小牛翻译团队孵化于东北大学,40年来专注于机器翻译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2012年开始进行科技成果产业化实践。团队先后参与承担了科技部2022年科技冬奥和2030年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中机器翻译技术研究课题等30余个国家级研究项目,其自主研发的机器翻译开源系统NiuTrans获得国内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最高科技奖——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类一等奖,小牛翻译云平台入选国家首批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项目。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拓展,跨境电商、跨境金融等产业迅猛发展,可以对多语种信息进行快速、低成本处理的机器翻译备受青睐,市场需求爆发。业内观点认为,机器翻译是进行大数据翻译任务的唯一解决方案。
“我们团队来自高校,长项是技术研发,短板是市场资源及销售渠道。”小牛翻译CEO、东北大学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系主任肖桐教授说,“为补齐短板,小牛翻译采取合作伙伴战略,即通过与各行业伙伴强强联手,赋能他们全栈机器翻译能力,实现优势互补、发展共赢。”
今年,小牛翻译凭借优秀的翻译品质和服务能力一举拿下总额超千万元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多语种专利机器翻译授权合同,实现了纯机器翻译引擎授权项目金额的重大突破;与日本最大的中国信息网站Record China株式会社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探索跨语言新闻传播领域机器翻译应用模式。目前,小牛翻译可支持304种语言互译,拥有包括国内最大的办公软件公司金山、国内最大的专利服务企业中国专利信息中心等100余家合作伙伴,小牛翻译云平台在线注册企业用户达十几万家,日均翻译量达数十亿字符。
与此同时,着眼于提前布局国产化机器翻译应用市场,小牛翻译于今年9月推出国产计算机适配方案,目前已完成与鲲鹏、开先等国产CPU处理器及银河麒麟、中标麒麟等国产操作系统的兼容适配。这意味着小牛翻译的国产化建设从能力平台层扩展到产品层,为政企办公和IT基础设施安全提供了“辽宁智慧”。
长项巩固,短板补齐,让小牛翻译的营业收入两年内增长了5倍。沈阳土生土长的“小牛”,通过为全球用户提供优质的机器翻译服务,贡献着来自中国的人工智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