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坚持“外引内育”的核心发展策略。“外引”国内外知名企业设立东北总部、研发中心及分/子公司;“内育”辽沈本土科技型创业企业。通过不断探索和努力,近年来园区优质企业大量涌现,顶级项目加速进驻。园区2021年总产值约540亿,税收贡献约20亿,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园区企业员工总数40000余人,入驻企业1480家:其中,本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0家,高级人才(科学家)创业团队50余家,拟上市重点培育企业25家,8家企业预计于近三年登陆资本市场,其中2家为文化广告创意类企业。
园区大力培育“文化+科技”融合产业,园区文化广告类产业业态丰富,已集聚体验科技、向日葵教育科技、腾讯·大辽网、微告科技、蓝火炬等百余家文化广告领域企业。赵总表示,园区积极推动数字技术与文化广告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并围绕企业发展所需的信息服务、金融财税、人力资源、协同创新等集聚大量配套企业,助力文化创意企业加速成长,促进多产业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园区对标国内先进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整合创新服务资源,培育园区创新业态,建立了集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研发平台,孵化、加速服务平台,人才服务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于一体的产业创新发展服务体系。通过优质的产业服务,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汇聚青年科技人才,打造人才高地,实现了科技企业和高层次人才快速集聚。同时,园区持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级,园区盛京基金小镇管理规模超200亿元,园区自建基金公司—德鸿资本已发行7支基金,在管规模约7亿元,累计投资20余家高科技企业,正在筹划新设总规模约15亿元的多支产业基金。
随后,柴保国司长一行来到沈阳国际软件园(二期)沈阳数字经济产业园展厅,听取了赵总对沈阳数字经济产业园相关情况的介绍。项目用地规划紧邻沈阳国际软件园(一期)项目,占地面积近1100亩,规划建设产业面积150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80亿元。沈阳数字经济产业园已于2022年启动建设,落地即开工,跑出沈阳“高新速度”,截至7月底已有15栋楼宇封顶。园区下一步将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以建设生态载体、聚焦数字产业、激发人才活力、打造创新平台为目标,建成辽沈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的策源地,向国内科技园区第一梯队迈进。